-
蚌埠市蚌山区聚力构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
蚌埠市蚌山区聚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,通过强化招商引资、优化产业集群和要素服务等举措,显著提升产业承载能力。目前,全区已成功规划建设多个专业化产业园,有效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,并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产业空间拓展与高效规划 蚌山区着力扩展产业承载空间,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。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蚌埠(苏州)低碳智能产业园和蚌埠(深圳)显示产业园,两大园区总面积显著,新增标准化厂房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需求。在园区规划中,蚌山区注重与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协作,引入低碳智能和显示技术前沿标准。通过系统布局标准化设施,实现从厂房建设到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。这一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,为高附加值企业提供高效承载平台。 二、产业集群培育与龙头企业引领 蚌山区持续强化“双招双引”策略,突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行,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关键作用。支持海勤科技等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扩大规模,打造了以富创通科技、高美福电子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。在产业集群建设中,蚌山区围绕显示产业上下游链条部署多个高值项目,聚焦技术升级和市场辐射能力提升。截至目前,显示产业重大项目顺利推进,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。区域通过政策集成和服务保障,促成显示产业集群从初具规模迈向成熟壮大,夯实了产业生态基石。 三、要素保障与便企服务深化 蚌山区全面强化要素服务,优化土地、金融等资源供给。设立土地利用报批中心,高效完成土地组卷报批,并通过盘活闲置用地显著增强土地效能。在金融服务方面,蚌山区级累计为企业提供委托贷款或担保支持,重点培育德诠新材料、天成科技等企业推进上市准备,打造多维融资通道。为深化便企服务,在园区设立工招园办公室,推行上门服务模式,实现办事业务全园区覆盖。这一系列服务创新有效破解企业发展壁垒,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,为产业园区整体效率提速增效。 蚌山区通过系统化举措持续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,未来将立足长三角协同定位,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磁吸效应,推动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。区域要素服务与集群培育的深度融合,将为蚌埠市产业升级提供示范支撑,助力地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。
2025-07-02
-
龙子湖区多举措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
在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区委、区政府的主导下,2023年,全区紧紧围绕标准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、网格化、规范化的工作思路,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问题库管理系统,大力推进市容环境治理,有效提升数字化城管案件结案率。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优化了城市环境质量,还间接助力招商引资工作,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。龙子湖区将先进技术与高效管理相融合,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,为吸引外部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(一)集中整治,严管严控 龙子湖区针对违章建筑、乱堆放等市容乱象开展系统性专项整治。依托数字化问题库平台,全区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动态监管机制,确保各项治理任务精准定位。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,实现巡查全覆盖,对问题高发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,杜绝了反弹现象。在处理市容案件时,龙子湖区坚持严管原则,对违规行为零容忍,同时强化执法队伍培训,推动治理标准化和规范化。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城市环境整洁有序,还促进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,为招商引资创造了稳定基石。数字化系统的运用,使整治过程透明高效,资源得到合理配置,整体效果显著增强。 (二)快速准确,高效办结 为提高数字化城管案件处理效率,龙子湖区建立了信息快速流转机制。利用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,全区实现案件发现、分配和办结的高效闭环。通过系统自动派单和流程优化,案件响应时间大幅缩短,减少延误现象。龙子湖区强调快速精准处置,一线工作人员接受专项技能培训,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。例如,对于简易案件采取即时处理策略,复杂案件由专班协同攻坚,极大提升了结案率。这些做法体现了科学化管理精髓,确保城市管理响应迅速、准确到位,不仅维护了公共空间秩序,还提升了区域形象,助力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。 (三)分析讨论,分类处置 龙子湖区定期组织数据分析会议,通过讨论机制深入评估各类案件特征。基于问题库管理系统,全区实现案件分类处置:常见问题制度化解决,疑难杂症多部门联合会诊。龙子湖区推动精细化分类标准,将市容乱象分为环境整治、设施维护等子类,制定针对性对策。例如,对季节性多发事件建立预警预案,对长期性问题制定长效机制。这种分析导向的管理方式强化了预防能力,避免了资源浪费。整个过程中,龙子湖区注重集体决策,确保处置方案科学严谨,形成长效治理链条。分类处置策略提高了城市韧性,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,为招商引资提供可靠保障。 综上所述,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的三举措协同发力,通过数字化赋能,重塑城市管理模式。2023年的实践表明,这些创新行动极大提升了治理能力,营造出整洁宜居的环境优势。未来,龙子湖区将持续深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应用,推动城管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2025-06-27
-
【2022年蚌山区招商】蚌山区 “三个创新” 驱动产业升级: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雁阵格局
蚌山区 “三个创新” 驱动产业升级: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雁阵格局 一、创新集群培育:头雁引领与雁阵协同 蚌山区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核心,构建 “头雁引领、群雁齐飞、雏雁成长” 的产业发展格局。2021 年,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3 家,总数达 68 家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 45%。在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培育方面,新增市级 3 家、省级 2 家,海勤科技等企业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,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。 二、创新载体建设:产学研合作与平台赋能 蚌山区积极对接省内外创新资源,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 55%。其中,天成科技与中科院合作开展 “高性能生物降解材料研发” 项目,德诠新材料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 “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”,累计落地产学研项目 5 个,实现 3 项科技成果产业化。全区现有省级研发机构 3 个、市级 3 个,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。 三、创新生态优化:政策扶持与服务升级 为激发企业创新动能,蚌山区出台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办法》,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 20 万元奖励,对研发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给予额外补贴。2021 年,全区累计发放创新扶持资金超 500 万元。同时,建立 “企业服务专员” 制度,为晟光科技等重点企业提供技改项目全程代办服务,推动 18 万张 LCD 显示模组等 4 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,累计完成投资超 3 亿元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禹会区招商】禹会区 “涂山模式” 赋能乡村振兴:石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之路
禹会区 “涂山模式” 赋能乡村振兴:石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之路 一、产业升级:从种植基地到品牌经济 禹会区石榴种植面积达 2 万亩,年产各类石榴 1200 万斤。为提升产业附加值,该区注册 “涂山长青” 石榴品牌,通过标准化种植、绿色认证等措施,推动 “涂山石榴”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同时,延伸产业链条,开发石榴酒、石榴汁、石榴盆景等 20 余种产品,年综合产值超亿元。 二、产学研融合:科技赋能与品种改良 禹会区与安徽科技学院、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,引进 “突尼斯软籽石榴” 等新品种 10 余个,推广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,使石榴亩产提升 20%,优质果率从 50% 提高至 75%。2021 年,合作开展的 “石榴精深加工技术研究” 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 三、营销创新:电商直播与认养经济双轮驱动 在销售模式上,禹会区引入电商直播、社区团购等新业态,与合肥百大集团合作开展 “涂山石榴” 专场直播,单场销量达 3 万斤,销售额突破 50 万元。同时,创新推出 “石榴树认养” 活动,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认养、线下管护、果实配送全流程服务,截至 2022 年 3 月,累计认养石榴树 2331 棵,带动村集体增收 13.5 万元,户均年增收超 2000 元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五河县招商】五河县生态循环农业 “四化模式”:绿色发展的乡村实践
五河县生态循环农业 “四化模式”:绿色发展的乡村实践 一、投入品减量化:化肥农药使用双下降 五河县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,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,2021 年全县农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 10.63%,化肥使用量减少 2.02%,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。某水稻种植合作社采用 “有机肥 + 绿肥” 模式,化肥使用量减少 30%,稻谷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。 二、废弃物资源化:畜禽粪污与秸秆的循环利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,五河县构建 “收储 - 处理 - 利用” 体系,2021 年利用秸秆 79.6 万吨,生产商品有机肥 1.5 万吨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%;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3 个,处理粪污 3.7 万吨,畜禽粪污利用率达 98.8%。某奶牛养殖场通过粪污沼气发电项目,年发电量超 500 万度,实现能源自给自足。 三、产业生态化:绿色种养循环与土壤治理 五河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,遴选 283 户种植示范主体,创建示范面积 12.5 万亩,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,减少化肥使用量 6000 吨。2022 年,延续每亩 160 元的有机肥补助政策,对 14 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壤治理,预计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0.2 个百分点。 四、机制创新化: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 为保障模式可持续,五河县建立 “政府补贴 + 企业运营 + 农户参与” 机制,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给予每吨 100 元补贴,对秸秆收储主体按每吨 30 元给予运费补助。同时,引入社会资本成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,2021 年累计投入资金超 5000 万元,撬动社会投资超 2 亿元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蚌山区招商】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、聚焦双招双引: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效显著 蚌山区创新实施 “驻点招商 + 委托招商” 模式,由县级干部带队赴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。2022 年,成功引进奥源电子、航空发动机叶片等 7 个亿元以上项目,总投资超 50 亿元。其中,崧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从对接至签约仅用 45 天,刷新了项目落地速度。 二、聚焦产业集群:三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 蚌山区重点培育新型显示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集聚诺菲纳米科技、富创通科技等 17 家核心配套企业。2021 年,三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28%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5%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。 三、聚焦头部企业:精准扶持培育行业龙头 蚌山区出台《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》,对首台套装备、科技研发等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。2022 年,为海勤科技等企业申报项目资金 1600 万元,支持天成科技获评国家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。目前,全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3 家、省级 12 家。 四、聚焦服务优化: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 建立 “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抓到底” 的服务机制,为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。例如,为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协调解决用地指标、环评审批等问题,推动项目提前 3 个月开工建设。2022 年一季度,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35%,增速居全市前列。
2022-05-1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